念
佛
与
调
五
事
严格地说,念佛也是禅定的一种。大家每天念的回向文中就有 “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如入禅定”的话。念佛的人都希望得念佛三昧。三昧就是正定。念佛三昧也就是念佛的正定(或禅定)。
念佛如果不能念到一心不乱,念佛就不容易有受用;能够念到一心不乱,那就是定相出现。没有定,要想念到一心不乱,那是不可能的。所以禅定与念佛是一码事。各位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不要把念佛和修禅定打成两橛。
从佛教修行、修定的根本意义上来讲,念佛与禅定是密不可分的。另外,从我们念佛的仪式或念佛七的仪式来看,也是念佛与禅定相结合的,如我们每支香除了称佛名号,还要“止静”。
止静实际上就是默念佛号,默念佛号也是禅定的一种。所以从这两方面来看,念佛与禅定不是两件事,而是一件事。
希望各位从思想上、道理上明白这个意义,把这一点弄明白了,我们在修净土法门时,就不仅仅是追求一天要念多少名号,而更重要的是要使自己的散漫心、妄想心得到调治,得到止息,得到息灭,这才是我们修行、念佛的目的。
妄想心不除,尘劳念不除,要想得到一心不乱,要想在当下得到受用,要想在临命终时往生极乐世界,那也是不可能的。
为了使念佛达到除妄想、得禅定的目的,就要讲究修行的方法,讲究打坐的方法,讲究调身、调息、调心的方法,还要讲究调饮食、调睡眠的方法。只有使这些方面都能够协调起来,都能够与道相应,我们的修行才能顺利、快速地得到受用。
这几方面就是天台宗《小止观》里讲的“调五事”方法。把这五件事调整妥当了,修行就有条件,修行就容易进步。懂得这些方法,不仅在打佛七时有用,自己平常修行、在家里打坐也同样有用。
壹:调饮食
食物本来就是我们滋养身体、修行进道的一种资粮。我们利用得当,就能够成为我们的助道因缘;利用不得当,吸收过量或不足,都对身体有影响,对修行没有好处,甚至会引生百病,所谓病从口入嘛。
调食要注意四个方面。
一、饮食不要过量,只能七成饱或八成饱。因为吃得太饱了,打坐、念佛,就会胸闷气胀,心不容易静下来,念头不容易把住,身体就不安稳。
二、也不要吃的太少。我们平时一顿能吃二两、三两,修定时只吃一两,那也不行。因为肚子饿了,身体支持不住了,营养不够,同样无法修定。如果我们饥肠辘辘,妄想纷飞,怎么能修定呢?没法修定,没法得到念佛三昧、得一心不乱。
这两条结合起来就是不饥不饱、适可而止,即适中。佛教主张中道,只有安住中道,才是修行的正道。
三、不吃秽浊之物,如鱼、肉、葱、韭、蒜及喝酒、抽烟等。这些食物都与修定、念佛不相应。油腻太多,心沉不下来。葱、韭、蒜刺激性大,气味很重,自己闻着都感到难受。这种气味对我们的眼根、鼻根有刺激,不容易入静。
四、不吃不宜之物。即不吃对自己健康有损、或者与自己的饮食习惯不协调的食物。如有人不能吃辣椒,猛然吃了许多辣椒,那对修定肯定是不利的。吃了不宜之物,容易滋生种种疾病。
所以修行、念佛、打坐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寺院里,调食是第一件要事,饮食调好了,身心舒畅,进道有方,才是修行的前提。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鄂(2022)0000037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