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普遍认知中,蔬菜因其健康特性而备受推崇。无论是外出就餐还是居家烹饪,素菜往往成为我们的首选。然而,某些素菜其实并不如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健康。实际上,过度食用这些素菜可能就如同在“喝油”一样,而许多人却对此一无所知。因此,在选择素菜时,我们应当特别留意那些“吸油大户”,并适量食用。
011.吸油素菜及其风险
> 疏松多孔型蔬菜
这类蔬菜主要包括茄子和豆角。茄子因其松软的质地和含有的大量水分而闻名,烹饪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这些水分会迅速蒸发,导致茄子内部吸收大量油脂。而豆角则因其内部空洞较多,且烹饪时经常被掰断,使得油脂容易进入。因此,在食用这些蔬菜时,我们需要注意控制油脂的摄入量。
> 部分豆制品
这主要涉及到豆腐泡和腐竹等豆制品。豆腐泡,经过油炸后,其吸油量相当可观。由于其内部结构松软,宛如海绵,能够吸纳大量油脂。举例来说,我们日常食用100克豆腐泡,所摄入的油脂量大约相当于吃了3碗米饭。
再来看腐竹,虽然它外观单薄,似乎含油量不高,但实际并非如此。有些商家为了延长腐竹的保质期,会采用油炸的方式进行处理,这样一来,腐竹的含油量自然会上升。值得注意的是,每100克腐竹就含有大约27.2克的脂肪,这样的脂肪含量在食物中已经算是相当高的了。
> 淀粉类食物
淀粉类食物,如土豆、莲藕、南瓜、山药和地瓜等,在烹饪过程中常常让人有“喝油”的感觉。这主要是因为这类食物淀粉含量极高,炒制时容易因脱水糊化而粘锅。为了避免粘锅现象,我们往往会不自觉地加入过多油脂。此外,这些食物本身就属于高碳水化合物,常被当作主食来食用。若与米饭、馒头等主食一同摄入,热量极易超标,即便不搭配荤菜,也容易导致体重增加。
> 接触面积大的素菜
诸如娃娃菜、油麦菜、花菜和西兰花等蔬菜,其特点在于较大的接触面积。这类蔬菜在烹饪过程中,尤其是火锅中,容易吸附大量油脂,形成一层油膜。尽管我们常认为搭配荤菜的素菜会更为健康,但事实上,这些蔬菜在火锅中涮煮后,往往已经吸收了过多的油脂。研究显示,一盆100克的清炒油麦菜,其脂肪含量高达19.8克,与茄子相当。同样,花菜和西兰花虽然以松散的花苞头为特征,但其吸油能力亦不容忽视。
022.吸油烹饪方式及其影响
> 干煸系列菜
其中,干煸四季豆、干煸平菇、干煸土豆和干煸菜花等菜肴最具代表性。干煸,这一烹饪技巧在于通过反复翻动,逐渐煸干食材表面的水分,同时又不使其过硬或粘锅,以达到干香酥脆的口感。然而,要达到这种效果,必须不断加入食用油。因此,原本脂肪含量极低的食材,如四季豆(仅0.2%),在经过干煸烹饪后,其脂肪含量会显著增加,例如干煸四季豆的脂肪含量可高达33.2%。
> 干锅系列菜
干锅系列菜包括干锅包菜、干锅花菜、干锅土豆和干锅千页豆腐等,其烹饪特点在于食材需先过油再入干锅加热。在这一过程中,食材会持续吸收油脂,同时干锅底部的油脂也起到保温和提升口感的作用。因此,相较于干煸菜,干锅菜的含油量往往更高。
> 红烧系列菜
红烧系列菜是很多人餐桌上的常客,尽管有人因健康考虑而避免食用红烧的荤菜,但红烧的素菜如红烧土豆、红烧茄子和红烧豆腐等,同样深受喜爱。这些菜肴色泽诱人,口感醇厚,每一口都充满了美味与满足。
这些红烧素菜虽美味,却也是“吸油菜”的代表。以红烧茄子为例,其内部结构疏松多孔,犹如海绵般在烹饪过程中不断吸附油脂。此外,红烧的烹饪手法本身就需要加入大量油、盐和糖等调味料,导致菜肴热量飙升。这种重油、高糖的烹饪方式不仅增加了肥胖的风险,还可能引发高血脂、高血糖及心脑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
> 蔬菜沙拉
蔬菜沙拉,以其丰富的蔬菜成分和看似健康的形象,成为了养生和减肥人士的宠儿。然而,这个看似简单的菜肴中,却隐藏着一个不容忽视的成分——沙拉酱。
仔细查看市面上的沙拉酱配料表,你会发现,植物油通常是排在首位的成分,同时白砂糖的含量也相当可观。以一款市面上颇为常见的沙拉酱为例,其每100毫升的能量高达418千卡,脂肪含量也达到39.9克,这一数值甚至超越了五花肉。
此外,市面上许多沙拉酱都以植物油和蛋黄为主要成分,通过搅拌制成。这些沙拉酱的含油量往往高达80%以上,且主要是不饱和脂肪。过量食用这类沙拉酱可能导致甘油三酯水平上升,从而对心脑血管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举报/反馈
相关知识
健康养生:常见的健康风险因素及其预防方法
全面理解健康风险评估及其重要性
常见的精油以及其功效(各种精油的功效详解)
健康风险评估:全方位解读疾病风险及影响因素
食用植物油中重金属分析及其健康风险评价
吃对油才健康,11种常用油营养价值详解及50道健康家常菜做法
注意!这些家常素菜看似健康,其实爱“吸油”
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及其防治
降低健康风险:6种高吸油食物及其食用油选择
5种常见保健品及其功效介绍
网址: 常见吸油素菜及其健康风险详解 https://m.trfsz.com/newsview1808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