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体重管理年”活动的通知
国卫医急发〔2024〕21号
为响应党中央号召,进一步推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的实施,我们倡导并推进全民树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为提升公众对体重管理的认知与技能,有效预防和控制超重肥胖现象,我们决定联合开展“体重管理年”活动。该活动将涵盖多个部门,包括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爱卫办、教育部等,共同制定并执行《“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请各级部门和单位高度重视,确保活动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
“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
体重问题与人体健康状况紧密相连,尤其是超重和肥胖,它们已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某些癌症等慢性病的关键风险因素。根据统计数据,我国居民的超重肥胖现象日益严重,刻不容缓地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和改善。为贯彻党中央的决策精神,执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的相关规定,同时推动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我们特此启动并制定了“体重管理年”活动的实施方案。
一、核心目标
从2024年开始,我们致力于在大约三年的时间里,广泛建立起支持体重管理的环境,显著提升全民的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同时,推动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逐步形成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并力争改善部分人群的体重异常状况。
二、强化科学普及与宣传推广,提升全民体重管理意识
(一)深化体重管理科学指导。我们致力于加强权威体重管理信息的编制与发布,涵盖居民体重管理核心知识、指导原则以及基层医务人员健康教育要点等。同时,不断完善相关标准,并提供实用的体重管理工具。此外,通过普及食物营养和饮食文化教育,我们倡导吃动平衡和“三减三健”理念,以帮助公众正确理解健康体重、科学管理体重,并消除认知误区,提高科学知识的传播效率和可达性。我们期望通过这些努力,推动体重管理成为社会共识。
(二)创新体重管理科普方式。我们将积极探索多样化的科普形式,如将体重管理知识带入家庭、社区、学校、医疗卫生机构等各个领域,以扩大覆盖范围。同时,结合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等活动,我们将有针对性地开展体重管理宣传,以科学应对“小胖墩”等体重问题。
(三)提升科普能力。我们将加强专家队伍建设,推动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保健医生参与科普工作,并提升志愿者宣传指导能力。同时,我们将积极推广体重管理或肥胖防控的典型做法和实践经验,以进一步提升科普效果。
三、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提升体重管理整体效能
(四)打造支持性环境,推动体重管理社会化。推广“一秤一尺一日历”理念,鼓励家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等配置体重秤,有条件的可配置体成分仪。同时,扩大健康小屋的社区覆盖,打造健康主题公园、健康步道等支持性环境。加强健康单位建设,提供职工健身基础设施。推进健康食堂、健康餐厅建设,校园内禁止售卖高盐、高糖及高脂食品。此外,还应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行动,确保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组织多样化的全民健身活动,如“万步有约”健走大赛等,鼓励商业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深度融合,共同参与体重管理。
(五)发挥家庭在体重管理中的关键作用。将体重管理纳入健康家庭建设范畴。以家庭为单位,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确立健康体重理念,实现“三知一管”,即知晓健康体重标准、自身体重变化及管理方法,并科学管理自身体重。家庭成员应定期测量体重,相互提醒监督,掌握科学烹饪技巧,积极参与全民健身运动,从而降低家庭肥胖风险。
(六)利用专业技术优势,规范体重管理服务。提升医疗卫生机构及疾控机构人员的体重管理能力和科普水平,完善医护人员健康教育考核体系。制定并推广高血压等慢性病的营养与运动指南、慢性病患者食养手册、肥胖症诊疗规范等技术文件,以推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体重管理工作,提升医护人员技能和服务水平。鼓励设立体重管理门诊或肥胖防治中心,整合专业资源,提供肥胖症诊疗服务。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将体重管理纳入签约服务范畴,为签约居民提供合理膳食和科学运动指导。此外,还应组织专业人员深入社区、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开展体重管理技术指导和健康咨询。
(七)发挥中医药在体重管理中的作用。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为各类人群提供中医体质辨识及饮食、起居和运动保健指导。研究制定妇女、儿童青少年肥胖治未病干预指南。
(八)倡导健康消费新理念。利用体重管理新技术和成果,引导企业研发新产品。推动食品加工营养化转型,降低加工食品中的油盐糖含量。开展学校和餐饮业合理膳食宣传活动,提高消费者解读食品营养标签的能力。同时,推动体育健康产业创新,丰富科学锻炼方法和器材,结合数字科技评估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四、全方位全周期管理,提升体重管理精准度
(九)强化孕产妇体重管理。通过孕产妇体重监测、营养评估和运动指导,提升生殖健康水平。推广我国孕期增重标准,完善孕产妇营养保健服务指南。加强合理膳食与科学运动的宣传教育,推动孕产妇营养门诊的建立。提供围孕期营养保健咨询、指导和干预,确保孕前适宜体重、孕期合理增重,并有效管理孕产期营养相关问题,减少产后体重滞留,预防不良妊娠结局如低体重儿、巨大儿及早产儿等,从而阻断肥胖的代际传递。
(十)关注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体重管理。通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0~6岁儿童提供规范的健康管理服务。加强科学育儿咨询,强化体格生长监测、营养与喂养指导以及运动(活动)指导,以促进儿童吃动平衡,预防和减少儿童超重和肥胖现象。
(十一)重视学生体重管理。培养学生青少年动态监测身高、体重和腰围的健康习惯。通过健康学校创建行动计划,加强学校医务室体重管理能力,并开展相关保健工作如合理膳食、主动运动和心理干预等。对超重肥胖学生提供个性化营养、运动指导和医学治疗。同时,将合理饮食、体重管理和科学生育等健康教育内容纳入大学选修课程中。
(十二)职业人群的体重管理。推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完善职工健康档案,并鼓励定期组织职工进行体检,以便全面评估其体质状况。同时,应加强职工的健康教育,培养他们养成健康的工作方式,并开展诸如“职业健康达人”评选等活动,以丰富职工的体育健身活动,进而提升他们的健康素养和身体素质。
(十三)老年人的体重管理。倡导家庭成员积极学习老年人体重管理的相关健康知识和技能,以提高家庭健康养老的水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发挥家庭医生的作用,为老年人提供关于饮食选择、适当运动以及维持适宜体重的指导。此外,还应定期为老年人测量体重、身高、腰围和基本运动功能等指标,开展综合干预指导,以预防肌肉减少和肥胖,并减缓其身体机能的衰退。城乡社区、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基层老年协会及有资质的社会组织等也应当参与到老年人体重管理的教育中来。
五、强化体重监测与效果评估
六、深化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
(十五)着力进行体重管理关键技术的研究与转化。我们要深入探讨体重变化的内在规律及机体代谢机制,同时研发出与体重管理紧密相关的医药产品和穿戴设备。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及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创新体重管理的模式与手段。此外,还应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营养摄入、运动干预方案制定等方面的应用,以实现个性化体重管理。通过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共同推动体重管理技术的创新与产品升级。
七、组织实施
各地应充分认识到体重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着手完善相关协调管理机制,明确工作目标。同时,制定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及本单位的“体重管理年”活动方案与年度计划。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应统筹各方资源,集中力量为体重管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此外,还需将“体重管理年”活动与爱国卫生运动、健康中国行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等紧密结合,并与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同步推进,从而形成全人群全生命周期体重管理的强大合力。各部门需依据各自职责,对体重管理相关工作的落实情况和目标达成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各项任务得到有效推进。
相关知识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活动月—体重管理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2025年全民健康体重管理行动指南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体重管理新篇章
全民健康体重管理指南:从观念到行动
全民健康体重行动及科学管理指南
全民健康体重行动,一起践行健康生活方式
全民健康行动指南:科学体重管理与锻炼
全民健康体重计划:健康生活新方式
国家启动“体重管理年”活动,全民行动指南
网址: 全民体重管理行动指南,健康生活方式新方向 https://m.trfsz.com/newsview1431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