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家以及社会各界对青少年体质健康高度关注,为学校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传统的体育教学课程已经无法满足当前青少年体质健康改善的要求,教学训练创新势在必行,本文以核心力量与有氧结合训练模式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影响为研究对象,针对性地设计核心力量与有氧结合训练计划,开展教学实践,验证核心力量与有氧结合训练模式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影响,为青少年体质健康训练提升,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核心力量与有氧结合训练模式;青少年;体质健康;影响
一、引言
本研究旨在探讨核心力量与有氧结合训练模式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影响。
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选取xxx中学两个体质健康水平相近的班级作为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核心力量与有氧结合训练模式及传统中学体育训练内容。经过12周的定期训练,本研究对比分析了两组学生在肺活量、台阶指数、50米跑、坐位体前屈等多项体质健康指标上的变化。
实验结果将为青少年体育训练方法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推动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全面发展。
二、实验设计
(一)实验目的
依据《国家健康体质标准》测试结果,依据班级总成绩,选择xxx中学两个班级作为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设计核心力量与有氧结合训练计划,实验组采用核心力量与有氧结合训练计划,对照组采用中学传统体育训练内容,进行为期12周的训练,对比教学实验前后两组体质健康水平,验证核心力量与有氧结合训练模式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影响。
(二)实验对象
选择xxx中学两个班级作为实验对象(两个班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三)实验时间
进行12周的实验时间,每周3次,单次训练45分钟。
(四)实验内容
教学实验共计分为三个环节,分别为准备活动环节、训练环节和放松活动环节,准备活动环节和放松活动环节均为5分钟,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这两个环节,活动内容均相同。训练环节实验组采用核心力量与有氧结合训练模式,对照组采用中学传统体育训练内容。
1.准备活动环节
按照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要求,准备活动包括关节活动和慢跑活动两个方面,对学生的肌肉和关节进行放松,为后续训练奠定基础。
2.训练环节
(1)实验组训练方案
(2)对照组训练方案
3.放松活动环节
训练结束后教师带领学生开展放松活动,进行肌肉的拉伸和放松,放松活动结束后学生集合。
(五)实验控制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体质健康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教学实践设计,按照同一教学大纲,教学的课时数量、课时时间以及教学进度均相同,授课以及测试均由同一教师进行。实验开展前要求学生签署知情同意书,保证排除不可抗拒外力因素下可以完成教学实验全程。
(六)测试指标
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选取肺活量、台阶指数、50米、立定跳远、仰卧起坐(女)/引体向上(男)、坐位体前屈、1000米(男)/800米(女)、BMI为测试指标。
三、实验结果
分别对实验前后两组测试结果描述统计分析和正态分布检验,结果显示数据没有异常值,符合正态分布特征,为研究奠定了基础。
1.实验前两组学生体质健康情况对比分析
实验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体质健康指标进行测试统计,并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差异性比较,结果显示,实验前两组体质健康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符合实验要求。
2.实验后两组学生体质健康情况对比分析
实验后再次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体质健康指标进行测试统计,并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差异性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除BMI值、50米跑和立定跳远以外,其余指标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3.两组实验前后体质健康情况对比分析
利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后组间和组间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从肺活量指标方面来看,实验组提升了347.463,对照组提升了76.458,从台阶指数方面来看,实验组提升了3.159,对照组提升了1.1。从50米跑测试情况来看,实验组实验后提升了0.08秒,对照组提升了0.05秒。从坐位体前屈测试情况来看,实验组实验后相比较实验前提升了5.17cm,对照组提升了4.04厘米。从立定跳远成绩来看,实验后相比较实验前,实验组提升了0.28米,对照组提升了0.21米。从男生和女生整体的引体向上/仰卧起坐测试均值来看,实验前后相比较实验前,实验组提升了3.8个,对照组提升了2.1个。从1000米/800米测试成绩来看,实验后实验组提升了0.12min,对照组提升了0.07min。从上述数据分析结果来看,两组在实验前后体质健康水平方面的测试,各方面指标成绩均有所提升,相比较而言实验组提升更为显著。
四、讨论与分析
综上所述,从实验前后两组体质健康变化情况来看,两组在实验后体质健康均有所提升,其中实验组在肺活量、台阶指数、引体向上/仰卧起坐、1000米/800米方面提升效果更为显著,而在50米、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BMI指标方面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前后均显著性提升,由于除训练模式不同以外,训练内容、训练时间和训练强度均相同,因此两组在这些指标提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肺活量和台阶指标是心肺适能的重要测试指标,心肺适能心血管系统与呼吸系统相互配合为肌肉输送能力的动力,对机体的营养物质和氧气的分配,以及代谢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有氧训练结合核心力量训练,对青少年心肺功能进行了更为充分的训练,核心力量训练锻炼了肌肉力量和耐性,一定程度上为有氧训练的开展奠定了基础[1],在针对实验组青少年的干预中,有氧训练与核心力量训练结合,实现机体内外训练的融合,在对青少年肌肉能力训练的同时,也促进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改善,最终促进心肺功能得到显著性的提升[2]。
引体向上/仰卧起坐、1000米/800米方面是肌肉耐力的测试指标,分别反映了青少年肢体力量、核心力量以及肌肉方面的耐力素质。核心力量训练与有氧训练结合模式下,针对性地对青少年的核心力量素质进行训练,并结合有氧训练,进一步促进青少年肌肉耐力以及心肺功能的提升,为青少年肢体和核心力量耐力的提升奠定基础。而在传统体育训练模式下,虽然相关的素质训练和体育项目学习,也会对青少年的肌肉力量耐力进行训练,但是训练针对性不足,缺乏针对性的核心区域的力量训练内容,在教学大纲的要求下,教师每节课完成固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相对固定,容易导致学生主观学习兴趣缺失,影响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进一步影响了体育课所预期达到的训练效果。
50米、立定跳远是下肢肌肉力量的测试指标,反映了青少年下肢爆发力和心肺耐力等方面的素质,从实验前后两组的数据结果来看,两组在实验后测试结果均有所提升,但是两组提升幅度无显著性差异。说明核心力量训练与有氧训练结合训练模式,以及传统的体育训练模式,均可以促进学生肌肉适能的提升,反映出运动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提升的重要意义。
坐位体前屈是青少年肌肉柔韧性的测试指标,从实验结果来看,两组在实验前后肌肉柔韧性均显著性提升,虽然两组在实验后坐位体前屈成绩无显著性差异,但是相比较而言,实验组肌肉人柔韧素质表现更具优势。由此说明积极地参与到运动中,对青少年肌肉柔韧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种创新训练思路,核心力量与有氧结合训练模式体现出一定的训练优势,传统体育训练体系中,应充分考虑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融合运用。
BMI是青少年身体形态的反映指标,生活结构的改变以及运动的缺乏,导致青少年肥胖问题显著,严重影响着青少年身心健康。从实验前后测试结果的对比情况来看,核心力量与有氧结合训练模式,以及传统体育训练模式干预下,青少年BMI值均有改善,相比较而言,核心力量与有氧结合训练模式干预下,青少年BMI改善效果更具优势。
五、结语
从核心力量与有氧结合训练模式和传统体育训练模式的教学干预结果来看,两种训练模式在改善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方面均发挥着一定的作用,相比较而言核心力量与有氧结合训练模式通过肌肉和心肺功能的结合训练,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改善更具优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是对传统训练模式的全盘否定,经教学实践经验总结的传统体育训练模式,在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方面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因此针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训练,在传统体育训练模式的基础之上,要重视训练方法的创新,将以核心力量与有氧结合训练模式为代表的创新性训练模式融入其中,推进学校教育体制健康促进价值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刘莹,苑廷刚,敬龙军,冷欣,刘嘉伟,韩鹏鹏,侯金宝.“双减”政策下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机遇、挑战与路径[J].体育文化导刊,2022,(04):53-59.
[2]周挺,舒为平.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执行困境研究——基于修正后“模糊—冲突”模型的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2,56(02):44-49.
[3]李冲,史曙生.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治理现代化:基本逻辑、现实审思与未来展望[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2,46(06):21-30.
相关知识
核心力量与有氧结合训练模式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影响研究
浅谈核心力量训练对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影响
核心力量训练对中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研究
核心力量训练对中学生身体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
核心力量训练对初中生健康体适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核心力量训练对四年级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
有氧运动结合饮食控制对肥胖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研究
核心力量训练法对小学生身体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
青少年形体健康体态测评分析与训练矫正课程双结合模式研究
高强度间歇力量训练对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
网址: 核心力量与有氧结合训练模式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影响研究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81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