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暴雨季节健康隐患
❒ 暴雨相关健康风险
暴雨季节来临,健康隐患需防范。近期,北辰区气象台于2025年07月03日14时10分发布了雷电黄色预警信号,预示着今天下午至前半夜,全区将迎来一场雷雨。部分地区雨势较强,并可能伴有6-8级的短时大风。在此提醒大家,务必做好防范措施,以确保安全度过此次降雨过程。同时,也需警惕暴雨可能带来的健康隐患,如皮肤病和关节疾病等,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
暴雨天气可能导致意外事故和微生物滋生,需特别警惕并采取预防措施,主要是防范皮肤病和关节疾病。
❒ 皮肤病预防措施
暴雨过后,我们需要特别警惕几种常见的皮肤病。首先是丹毒和淋巴管炎,这两种疾病可能由细菌通过皮肤毛孔侵入淋巴管引起。特别是对于脚上有破口的人来说,风险更高。此外,长时间浸泡在渍水中还可能引发间擦疹和脚足癣,因为真菌和细菌会利用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的机会进行感染。对于有糖尿病病史的人来说,更需要格外小心,及时脱离污水环境并擦干脚部以预防感染。
在涉水前,为双腿,特别是趾间,涂抹防水油膏,以增强保护。若皮肤存在破口,务必先在疮口处涂抹抗菌药膏,并尽可能穿上高筒雨靴或厚实塑料袋,避免光脚涉水。涉水后,需彻底清洗鞋子,清洗前尽量避免再次穿着。回家后,务必仔细用温水冲洗双脚,并用干净毛巾擦干,保持双脚干爽。如有需要,可尝试用12.5%明矾与3%盐水混合溶液浸泡双小腿2-3分钟,再用清水洗净晾干;或用适量医用酒精进行擦洗消毒。涉水后若出现红斑、水疱、瘙痒等症状,请及时就医,特别是已有足癣或其他皮肤病的患者,切勿自行用药。对于有灰指甲、脚气或脚部破口的人群,更应注重足部卫生,避免感染。雨天出门前,建议携带一双更保暖的鞋子和棉袜。若脚部淋湿,应立即用纸巾或毛巾擦干,并换上干爽鞋袜以保持温暖。
❒ 关节疾病预防
另外,下雨天换上凉鞋冒雨行走或用凉水冲脚可能会诱发抽筋、关节炎和风湿病等问题。这是因为凉水洗脚会导致毛孔骤然关闭,加上肌肉的疲劳和紧张度增加,腿脚容易抽筋,并可能进一步引发关节炎和风湿病等。
由于寒冷和潮湿可能引发抽筋、关节炎等问题,建议避免涉水低温,注意足部保暖。
此外,如果被虫咬后仅是瘙痒,可以使用激素类软膏如糠酸莫米松乳膏来缓解症状。在暴雨季节,了解这些信息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 居家防霉和消毒
在潮湿闷热的天气里,霉菌容易滋生,因此保持室内和车内的环境清洁至关重要。要清除可能引起真菌滋生的水源和潮湿源头,并修复室内外的渗漏问题。同时,保持室内相对湿度在60%以下,以减少霉菌的生长机会。此外,尽量减少打开衣柜门的次数,因为吸湿性强的棉、麻、丝、毛等织物容易霉变。对于家中的家具,可以利用空调将房间温度控制在15℃至25℃之间,并经常用干棉布进行除尘和上光,以防止因湿度过高而产生的霉斑。
暴雨后需对居所全面消毒,保持通风,控制室内湿度,并清洗、曝晒受潮物品。当暴雨退去,我们需要注意对被水淹过的住所进行彻底消毒。这是由于水淹后的房屋和环境中可能残留多种细菌和病毒,对入住者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因此,在入住前,我们必须对各个物品和环境进行全面的消毒处理。
首先,打扫房屋并开窗通风,以去除潮湿和浑浊的空气。接着,使用消毒剂对墙面、桌面和地面进行彻底擦拭,确保不留死角。对于被水浸泡的被褥、衣物等纺织品,务必先进行彻底清洗,然后再曝晒于阳光下,待其干透后方可使用。此外,被水淹过的餐具、茶具等食用器具,应采用煮沸方式进行消毒,并确保煮沸时间达到半小时以上。
❒ 外出安全指南
在暴雨天气中,外出活动应尽可能减少。若必须出行,务必遵循以下安全指南:
穿雨衣或撑持木柄、竹柄的雨伞,避免使用铁柄伞;
远离户外的高空广告牌和受损的电力设施,以防被坠落物伤害;
避免在空旷的高地或大树下避雨,这些地方容易遭受雷击;
不要停留在开阔的水域或小船上;
远离电线、旗杆等高大物体及其周围,如草堆、帐篷等无避雷设施的地方;
避免靠近铁轨、金属栏杆等大型金属物体;
在露天环境中,不要携带金属物品行走;
外出时,尽量避免骑自行车和摩托车;经过建筑工地时需保持距离,因雨后围墙可能松动;
驾车外出遇到大风天气,应减速慢行,并尽量避免超车。
减少外出频率,如需外出应使用雨具,远离危险物体,驾车时要减速并避免超车。
举报/反馈
相关知识
暴雨后健康隐患及全方位预防措施
暴雨季节健康风险及防护策略详解
三大指南,教你梅雨季节如何养生
暴雨来袭:健康威胁与防范措施指南
夏季健康隐患多 89.9%的受访者有健康防护意识
暴雨季节如何防范健康风险
夏季健康指南:传染病防护与日常习惯
如何预防暴雨给健康带来的潜在威胁?
暴饮暴食的健康隐患及预防建议
京津冀遭受极端强降雨?暴雨过后,这5种健康隐患需要做好预防
网址: 暴雨季节健康隐患及防护指南 https://m.trfsz.com/newsview1806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