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中粮集团自研酶法生产D

中粮集团自研酶法生产D

中粮集团自研酶法生产D-阿洛酮糖获批新食品原料 将惠及国人餐桌

2025年07月04日 10:54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7月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D-阿洛酮糖等20种“三新食品”的公告》,中粮集团旗下中粮生物科技、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联合自主研发的酶法生产D-阿洛酮糖正式获批新食品原料。

此次批准不仅填补了国内健康代糖市场空白,也标志着我国在高端功能糖自主研发上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彻底打通了国内产业化通道,预计将为相关产业带来年均14%的复合增长潜力,推动食品饮料、烘焙、医药等领域代糖革命。

中粮集团是国内首家酶法生产D-阿洛酮糖获得批准上市的生产企业,为我国在生物制造板块抢占全球功能糖市场奠定了优势。2017年起,中粮集团以突破酶制剂热稳定性和高酶活为方向,统筹中粮生物科技以及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启动专项攻关,历经上千次突变体试验,最终突破性开发出高性能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并于2023年获批国内首款该酶类食品加工用酶制剂,打破了技术壁垒对D-阿洛酮糖产能的制约。

D-阿洛酮糖是一种少量天然存在于无花果、猕猴桃、小麦等多种植物中的六碳酮糖,其热量仅为蔗糖的10%,而甜度则可以达到蔗糖的70%。D-阿洛酮糖结构稳定,在烘焙、饮料等领域的应用中表现出色,被市场广泛视为最具潜力的蔗糖替代品之一。随着全球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追求日益高涨,其已在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超15个国家和地区获得批准使用。

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生物技术中心主任王小艳表示:“中粮集团作为国内唯一获批酶法工艺生产D-阿洛酮糖的企业,打破了国际滞后僵局,激活了国内健康食品市场。同时,国内规模化生产将显著降低终端成本,让这一‘国际明星代糖’更经济地触达控糖人群,持续释放健康红利。”

(责任编辑:张雪)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相关知识

中粮集团:推动阿洛酮糖在国内食品领域应用迈出重要一步
科技日报:中粮集团:推动阿洛酮糖在国内食品领域应用迈出重要一步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中粮集团启动“瘦身健体”计划
中粮集团:以智慧化和现代化布局健康食品产业发展
鲜切果蔬酶促褐变发生机理的研究
33.食品酶与合成生物技术团队
酶法催化合成低聚半乳糖的研究
中粮科技:阿洛酮糖获批成为食品加工用酶制剂
中粮集团:永远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中坚力量

网址: 中粮集团自研酶法生产D https://m.trfsz.com/newsview1505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