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医声丨中国医大说科普——今天,带您了解血栓的那些事!

医声丨中国医大说科普——今天,带您了解血栓的那些事!

以下文章来源于医易知临床工作室 ,作者陈思娇

医易知临床工作室.

医易知临床工作室是CMU1h临床医生陈教授团队创建的科学传播平台,包括医疗咨询、易懂健康、知医惠众三大板块。在这里您不仅可以向陈教授求助,也可以了解健康科普小常识;“医易知”含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医学知识。欢迎您的关注!

每年的10月13日是 世界血栓日(World Thrombosis Day),旨在提高公众对血栓(如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认识。这一活动由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STH)发起,旨在强调血栓对健康的严重威胁以及预防的重要性。

血栓的危害不仅仅局限于身体的某一个部位,它可能影响到多个器官和系统,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因此,及时识别和治疗血栓,对于预防其危害至关重要。

血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具体表现为对身体健康的严重威胁。以下是血栓可能带来的主要危害:

(1)心血管疾病

心肌梗死:动脉血栓可能导致冠状动脉阻塞,减少心脏的血液供应,进而引发心肌梗死。这种情况可能导致心脏损伤甚至突然死亡。

(2)中风

脑梗塞:动脉血栓可脱落并随血液流动到脑部,导致脑血管堵塞。缺血会导致大脑受损,引发中风,后果可能包括语言障碍、运动障碍和严重的身体残疾。

(3)肺栓塞

严重呼吸问题:静脉血栓(如深静脉血栓)如果脱落进入肺部,将造成肺栓塞。这种情况会导致肺部血流急剧减少,造成急性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

(4)深静脉血栓(DVT)

腿部肿胀和疼痛:深静脉血栓常见于腿部,可能导致腿部肿胀、疼痛和变色。若不及时治疗,可能转变为更为严重的肺栓塞。

(5)器官损伤

缺血性损伤:当血栓妨碍血液流动时,受影响器官(如肾脏、肝脏等)可能遭受缺血性损伤,长期会导致器官功能受损。

(6)生活质量降低

运动能力受限:由于血栓所引发的疾病,患者可能无法进行日常活动,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精神压力:与血栓相关的并发症和持续的健康问题会增加患者的精神压力和焦虑。

(6)潜在致命风险

血栓相关的并发症(如心脏病发作和中风)均是全球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威胁到生命安全。

1.什么是血栓?

血栓就像是我们身体里的“堵塞物”,就像水管里的一块污垢。如果血液是河流,血栓就是在河流中形成的“障碍物”,它可能会阻止河水的流动,影响身体的正常运作。

2.血栓的形成过程?

(1)受伤或不适:身体的一部分(比如血管)受伤或者因为某种原因受到了压力。

(2)止血机制:为了保护身体,血液开始凝固,这是我们身体的自我修复机制,就像我们用胶水修补破损的物体。

(3)不必要的凝固:如果这种凝固在不该发生的地方,比如血管内部,就会形成血栓。这就像是一段时间没人清理的河流,一堆垃圾在其中堆积,最终流动的水被堵住了。

3.血栓主要类型?

(1)依据部位不同,血栓可分为深静脉血栓(DVT):就像是腿部的河道被堵住,血液不能顺畅地返回心脏。肺动脉栓塞:如果深静脉中的血栓脱落,流向肺部,就像是堵住了肺部的“空气通道”,导致呼吸不畅,非常危险。

(2)依据动脉或静脉,血栓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类型: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它们的形成机制、位置和导致的后果各不相同。

4.动脉血栓与静脉血栓主要区别?

(1)位置与形成机制不同:动脉血栓主要在动脉内形成,通常由于动脉壁损伤引起;而静脉血栓则在静脉内形成,常因血液流动缓慢导致。

(2)临床影响不同:动脉血栓的急性后果通常更为严重,可能导致心肌梗死或中风;而静脉血栓可能导致腿部问题或者肺栓塞,但通常症状产生比较慢。

(3)动脉血栓与静脉血栓主要区别如下

动脉血栓vs静脉血栓

特征

动脉血栓

静脉血栓

形成机制

通常由于动脉内壁受损引起的凝固,通常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如胆固醇积聚)。

通常由于血液流动缓慢或静止引起的凝固,常见于久坐或长时间不动的情况。

位置

主要发生在心脏和动脉(如冠状动脉)中。

主要发生在静脉系统中,尤其是腿部的深静脉(如股静脉)。

影响的器官

心脏、脑、肺等重要器官,可能导致心梗、脑梗等。

腿部和肺,可能导致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

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胸痛、呼吸急促、意识丧失等,通常快速发作,且可能是致命的。

常见症状包括腿部肿胀、疼痛、发热等,症状发展较慢。

处理方式

可能需要紧急介入,如溶栓治疗或手术。

采用抗凝治疗(如华法林或低分子肝素)来防止血栓进一步增大或复发。

5.血栓风险因素?

(1)久坐不动:就像河流静止不流动,血液长时间不动易形成血栓。

(2)长途旅行:长时间乘车或飞机的静止状态,可能增加血栓风险。

(3)某手术后:某些手术后恢复期可能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4)生活方式:吸烟、肥胖和缺乏运动都是已知的风险因素。

(5)肥胖:体重过重增加了血管的压力,仿佛加重了河堤,容易造成破裂。

(6)不健康生活方式尤其抽烟:会导致血液成分的变化,类似于水中添加了杂质,使得流动受阻。

6.如何预防血栓?

(1)适当活动:多运动,让体内的“河流”保持流畅。

(2)均衡饮食:吃健康食物,保持血液的“清澈”。

(3)保持适当体重:减轻河堤负担,减少血管压力。

(4)定期检测: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问题。

结语:

当血管内形成血栓时,就像在河流中出现了堵塞,水流不畅,导致上游和下游的生态环境受到影响。通过认识血栓的形成和影响,我们可以像河道管理者一样,保持身体的“河流”畅通无阻,促进健康!

亲爱的家人,今天您学会了吗? 下期再见!

联合出品:科普辽宁-中国医大一院 科普基地

本文撰稿:中国医大一院 陈思娇

通用绘图:CMU科普园 医学生团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

科普辽宁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原标题:《医声丨中国医大说科普——今天,带您了解血栓的那些事!》

阅读原文

相关知识

医声丨中国医大说科普——谈谈肥胖症的那些事(上)
医声丨中国医大说科普——解码高血糖:甜蜜背后的健康隐患
医声 丨中国医大说科普——七大营养素之“水”(中)
医声丨中国医大说科普——七大营养素之“水”(上)
医声丨中国医大说科普——手把手的教你血压的管理
医声丨中国医大说科普——逆转衰弱:全新运动方案助你焕发活力
医声丨中国医大说科普——Sarcopenia就在你的身边,但你却不认识
医声丨中国医大说科普——警惕:老年衰弱的危机,离你究竟有多近?
医声丨中国医大说科普——心脏寿命究竟是多少岁?
科普丨妊娠期下肢静脉血栓您了解吗?

网址: 医声丨中国医大说科普——今天,带您了解血栓的那些事!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71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