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体重管理年”行动指南:全民参与新模式

“体重管理年”行动指南:全民参与新模式


“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的各项要求,积极倡导和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全民对体重管理的认识和技能,有效预防和控制超重与肥胖现象,进一步推动慢性病防治工作的前移,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了包括爱卫办、教育厅等在内的16个部门,共同制定了《“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
“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

体重是衡量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而体重异常,特别是超重和肥胖,已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某些癌症等慢性病的主要风险因素。据调查,我国居民超重与肥胖现象日益严重,亟待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为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的相关要求,同时推动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我们特此启动并实施了“体重管理年”活动,并制定了详细的活动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在接下来的三年里,我们致力于广泛建立起支持体重管理的环境,显著提升全民的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同时,我们期望能进一步普及健康的生活方式,逐步形成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并努力改善部分人群的体重异常状况。
二、强化科学普及与宣传推广,提升全民体重管理意识

(一)深化体重管理科学指导。完善权威体重管理信息编制与发布机制,涵盖核心知识、指导原则及基层医务人员健康教育要点等,同时优化相关标准。开发实用工具,强化食物营养与饮食文化教育,推广健康理念,如吃动平衡、“三减三健”等,以正确引导公众认识健康体重、科学管理,消除认知误区,提升科学知识的传播力度与可及性。推动形成社会共识,自觉参与体重管理。

(二)创新科普宣传形式。将体重管理科普融入日常生活场景,如家庭、社区、学校等,并利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等重要节点,开展针对性宣传活动,有效应对“小胖墩”等体重问题。

(三)提升科普能力。壮大专家队伍,发挥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保健医生的作用,并提升社会健康指导员等志愿者的宣传指导水平。同时,总结并推广体重管理或肥胖防控的典型做法与特色实践。
三、广泛动员社会参与,提升体重管理效果

(四)构建支持性社会环境。推广“一秤一尺一日历”理念,鼓励家庭、医疗机构、学校、企事业单位及宾馆等场所配置体重秤,有条件的还可配备体成分仪。拓展健康小屋的社区覆盖,打造健康主题公园、步道及健身器材等设施。加强健康单位建设,为单位员工提供健身基础设施。推进健康食堂和餐厅的建设,校园内严禁销售高盐、高糖及高脂食品。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确保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校内和校外体育活动。组织多样化的全民健身活动,如“万步有约”健走大赛和“健康城镇 健康体重”行动。鼓励商业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深度结合,有效助力体重管理。同时,开发能动态采集分析体重变化并提供管理建议的移动应用程序,以促进体重管理的日常化、便利化和规范化。

(五)突出家庭在体重管理中的作用。将体重管理融入健康家庭建设之中。着重培养家庭成员的健康生活方式,将维持健康体重作为家庭生活的新理念,实现“三知一管”的目标,即了解健康体重标准、掌握自身体重变化、熟知体重管理方法,并科学管理自身体重。家庭成员应定期测量体重,相互提醒和监督,掌握科学的烹饪技巧,积极参与全民健身运动,从而降低家庭肥胖的风险。
(六)利用专业技术优势,规范体重管理服务。提升医疗卫生机构和疾控机构等专业人员的体重管理能力及科普水平,完善医护人员健康教育考核体系。制定并推广高血压等慢性病的营养与运动指南、慢性病患者食养手册、肥胖症诊疗规范等技术文件,以推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体重管理工作,提升医护人员体重管理技能和肥胖症治疗水平。鼓励设立医疗卫生机构的体重管理门诊或肥胖防治中心,整合专业资源,提供肥胖症诊疗服务。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将体重管理纳入签约服务范畴,为签约居民提供合理膳食、科学运动等健康指导。此外,还应组织专业人员深入社区、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开展体重管理技术指导和健康咨询活动。

(七)发挥中医药在体重管理中的作用。进一步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为各类人群提供中医体质辨识及包括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在内的中医药保健指导。同时,研究制定妇女、儿童青少年肥胖的治未病干预指南。

(八)倡导健康消费新理念。充分利用体重管理的新技术和成果,引导企业研发体重管理新产品。推动食品加工向营养化转型,合理降低加工食品中的油盐糖含量。开展学校和餐饮业的合理膳食宣传活动,提高消费者解读食品营养标签的能力。同时,推动体育健康产业创新,丰富科学锻炼方法和器材,结合数字科技评估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四、全方位覆盖,提升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体重管理水平

(九)加强孕产妇体重管理。为孕产妇提供全面的体重管理服务,包括营养评价和身体活动指导,旨在提高其生殖健康水平。通过推广应用我国的孕期增重标准,结合孕产妇营养保健服务指南,为育龄妇女提供合理的膳食和科学运动的建议。同时,推动孕产妇营养门诊的建设,以专业化的服务来保障妇女围孕期的营养需求。此外,还应加强产后体重管理,以预防低体重儿、巨大儿以及早产儿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出现。

(十)关注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的体重管理。确保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0~6岁儿童健康管理项目得到充分落实。通过提供规范的健康服务,包括科学育儿咨询、体格生长监测、营养与喂养指导以及运动(活动)指导,来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并有效预防和减少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发生。

(十一)强化学生体重管理。培养学生青少年形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如定期测量身高、体重和腰围。通过开展健康学校创建行动计划,落实健康教育课程,并配备专业的卫生技术人员,来加强学校医务室的体重管理能力。同时,针对超重肥胖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保健工作,包括合理膳食、主动运动和心理干预等措施。此外,还应将合理饮食、体重管理等内容纳入大学生选修课程中,以提升大学生的健康素养。对于家校发现的生长迟缓及肥胖合并疾病的学生,应及时引导至医疗卫生机构接受专业指导和治疗。
(十二)职业人群的体重管理。推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职工健康档案,并鼓励这些单位定期组织职工进行体检,以便全面评估他们的体质状况。同时,应加强职工的健康教育,倡导他们养成健康的工作方式,并开展诸如“职业健康达人”评选等活动,以丰富职工的体育健身活动,进而提升他们的健康素养和身体素质。

(十三)老年人的体重管理。倡导家庭成员积极学习老年人体重管理的相关健康知识和技能,以提高家庭对老年人的健康养老水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发挥家庭医生的作用,为老年人提供关于饮食、运动和体重管理的专业指导。此外,定期测量老年人的体重、身高、腰围以及基本运动功能等指标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这些综合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肌肉减少和肥胖,从而减缓老年人的机能衰退。鼓励城乡社区、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基层老年协会及有资质的社会组织等积极参与老年人体重管理教育的工作。
五、强化体重监测与效果评估

(十四)构建信息共享与数据利用体系。通过完善监测信息互联共享机制,确保数据能够得到有效利用。加强人群体重状况的监测工作,以实时掌握各人群的体重水平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动态变化,从而为各地开展重点人群的体重管理工作提供科学指导。同时,应持续、高质量地开展营养和慢性病相关监测,深入进行健康生活方式调查,并开展全面的体重管理效果评估。此项工作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各相关部门需按其职责分工负责落实。
六、深化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

(十五)推进体重管理领域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加强对体重变化规律及机体代谢机制的基础研究力度。同时,积极研发与体重管理相关的医药产品和穿戴设备,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探索创新体重管理模式。此外,应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营养摄入、运动干预方案制定等方面的应用,以实现更加精准的体重管理。通过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共同推动体重管理技术的革新与产品的升级换代。
七、组织实施

各地应将体重管理工作置于重要地位,通过完善协调管理机制,明确工作目标,并制定切实可行的“体重管理年”活动方案及年度计划。在组织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各方资源,集中力量为体重管理工作提供坚实保障。同时,应将“体重管理年”活动与爱国卫生运动、健康中国行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等紧密结合,与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同步推进,从而形成全人群全生命周期体重管理的强大合力。各部门需依据职责分工,对体重管理相关工作任务落实及目标达成情况进行监督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举报/反馈

相关知识

全民体重管理行动指南,健康生活方式新方向
“体重管理年”行动计划发布,全民参与势在必行
全民健康行动:科学体重管理指南
全民参与:2025体重管理新战略与科学减重指南
启动体重管理年,全民行动指南
2025年全民健康体重管理行动指南
2024年“体重管理年”启动:全民行动与健身指南
国家启动“体重管理年”活动,全民行动指南
科学健身与体重管理:全民健康行动指南
全民健康体重行动:科学健身与体重管理指南

网址: “体重管理年”行动指南:全民参与新模式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28320.html